腾讯作为私域流量的滥觞,较近又有了新政策 ,其实究其底层逻辑,社交裂变给企业带来的营销增量还是有效的。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借鉴不是说完全的照搬,而是说你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理解背后的逻辑,然后你如何去应对。在这里我在为大家分享借助红鹰工作手机裂变获客的十三种方法。
靠前类:常规类
常规类里面比方说邀请有礼、签到、打卡、拼团等方法,这些是可以放在你流量池的主阵地各个入口处。作为常规活动存在,可以持续地频繁的去做,这样可以在你的主流量池里面很快速的形成一个小的流量闭环,让流量生生不息。
第二类:活动类
这种裂变活动,是可以周期性执行的。你通过有效的裂变和激励设计,从而获得更大量的拉新效果。
比如说拼团抽奖、助力营销、投票都是这样的方式。一家做矿泉水的公司,主要在杭州区域,然后这家公司其实就是用让用户花9块9,买十张券,而每张券都可以抵一些现金,那么用户花9块9买了十张券之后,他一定希望这十张卷都用掉。
第三类:资源类
例如全员营销、全民合伙人、社群裂变等。
第四类:内容类
裂变H5内容为主。
这13种是一些裂变式获客的方式,有效的运用可以让你的获取资源的效率变得更高。这里面我简单举一些例子。
包括三个常规方面:
靠前是新客户的成交,第二是老客户的复购和交叉销售。复购和交叉销售是不同的,复购是同样买一个产品,交叉销售是一个用户买你更多的产品。
第三点是存量用户的转化。很多企业有大量自己的粉丝,但这些粉丝在网上可能是他的会员,也有可能是他客户和忠诚客户。但是大量的粉丝其实并没有付费的,也就并没有产生购买,那么这个消费价值就没有实现。
比如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之前通过裂变式获客的方式圈了很多粉丝,其公众号里积累了大量没付费的粉丝,如今面临没付费的粉丝怎么进行转化的问题。
运营公众号一个常见问题,一发文章就掉粉,掉粉是正常的,证明这个用户不对,对你的内容你的服务可能没有需求就离开了,我们只要吸引更多新粉丝就行了。
但是有的时候是企业自己产生了打扰用户的行为,导致粉丝离开。 因此有效进行精准营销便十分关键。
服务号每个月只能发四次消息?事实并非如此,它真正的逻辑是每个月每个用户能从你的服务号收到你的四次消息。
利用用户分组通过标签来进行推送,可以每个月围绕两组发八次,这就是围绕公众号体系里面的一个精准营销,它需要通过第三方的手段来完成,需要一些技术开发。
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用户管理系统,需要给用户打标签,然后通过标签去做有效的运营动作,推送用户更喜欢看的内容,打开率和转化率都会变的更高。
假如一次活动,做一个裂变拉新活动,这个活动整个有2万人被拉粉进来,这个活动本身是一个数学课程的活动,那么后续我们可以给数学课程的这些活动标签的这些用户再去推送相关的内容去提高它的转化率。这个策略我举一个小场景的例子。
个人号和公众号之间是可以互推和互动的。可以通过活动和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流量可以互导。在两个流量池的两侧,会有很多流量入口和一些获客方式。
裂变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获取流量的方式,而且高效低成本。
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企业现在要想把私域流量池这个事情做好,包括通过Martech技术去驱动自己的营销创新,其实很多企业都觉得说是不是我买一个产品就行了,但是我自己在做这个事情过程中,我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产品之前其实你需要一个顶层模式的设计,在产品之后还需要落地的支持和辅助,但是国内现在在Martech里面,其实我觉得是需要生态的,这个生态里面需要更好的咨询公司和落地服务商。
企业先需要策略的梳理,企业应该通过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推导,然后设计这个策略,同时在落地部分需要很多支持和帮助,这也是我致力于去做的事情。
例如市面上营销软件和产品特别多,但在营销里面很好结合软件产品去落地的人是非常缺乏,团队的组建、人员的培训成长十分关键。在每一个营销的场景里面要想实现一个更好营销效率和结果,需要在一个很细的运营粒度里面去做过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