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销售人员直接提出交易法
销售人员在感受到客户的购买信号以后,一定要直接提出交易,注意过程要尽可能地避免操之过急,关键是要得到客户明确的购买信号。例如“李先生,既然你没有其他意见,那我们现在就签单吧。”
提出成交的要求后,较好保持沉默等待客户的回应,切忌再说任何一句话,因为你的一句话很可能会立刻引开客户的注意力,使成交功亏一篑。
2、二选一法
销售人员要学会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语言话术上进行引导,让无论客户选择哪一种,都是我们想要达成的一种结果。运而这种方法要注意让客户避开“要还是不要”的问题,而是让客户回答“要A还是要B”的问题。
例如:“您是喜欢白色的还是红色的?”“您是刷卡还是用现金?”注意,在引导客户成交时,不要提出两个以上的选择,因为选择太多反而令客户无法做出决定。
3、总结利益成交法
把客户与自己达成交易所带来的所有的实际利益都展示在客户面前,把客户关心的事项排序,然后把产品的特点与客户的关心点密切地结合起来,总结客户所有较关心的利益,促使客户较终达成协议。
4、优惠成交法
是指销售人员通过提供优惠的条件促使客户进行购买行为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这些优惠政策时,销售人员要注意三点:
(1)让客户感觉他是特别的,你的优惠只针对他一个人或者只针对少数人,让客户感觉到自己很尊贵很不一般。
(2)千万不要随便给予优惠,让客户感觉这次的优惠是可遇不可求且以后都可能不会再有的,否则客户会提出更进一步的优惠要求。
(3)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权力有限,在客户不断要求优惠的时候直接表示需要向上面请示:“对不起,在我的权限内,我只能给你这个价格。”然后再话锋一转,“不过,因为您是我的老客户,我可以向经理请示一下,给你些额外的优惠。但我们这种优惠很难得到,我也只能尽力而为。”这样客户的期望值不会太高,即使得不到优惠,他也会感到你已经尽力而为,不会怪你。
5、学会利用客户的好胜心、自尊心
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激将法,也就是利用客户的好胜心、自尊心去敦促他们购买产品。在顾客对价格昂贵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学会察言观色,并加装不经意说一句:“这产品是真的好,那个谁谁谁也来看了好几次,可惜就是价格贵,不然肯定断货,但质量在这里,所以价格也没法降下来。”客户一听肯定会想要表示自己并不是因为价格犹豫的,往往很多客户会在这一步要求了解商品,并大方买单。
销售员在激将对方时,要显得平静、自然,以免对方看出你在“激”他。
6、从众成交法
客户在购买产品时,都不愿意冒险尝试。凡是没经别人试用过的新产品,客户一般都持有怀疑态度,不敢轻易选用。对于大家认可的产品,他们容易信任和喜欢。
所以,不管是卖什么产品的销售,在一个客户看中了某款产品,却没有想好买不买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认可这款产品,比如明确夸奖:“你真有眼光,这是本店目前卖较好的一款产品啦,停货好几天了,这才刚到货呢。”客户看还在犹豫,你就继续说:“我们自己内部的员工也都入手了这款产品呢。”这时就等于你在无形之中引导客户作出购买决定。
7、惜失成交法
利用“怕买不到”的心理。人对愈是得不到、买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它,买到它,这是人性的弱点。一旦客户意识到购买这种产品是很难得的良机,那么,他们会立即采取行动。
惜失成交法是抓住客户“得之以喜,失之以苦”的心理,通过给客户施加一定的压力来敦促对方及时作出购买决定。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做:
(1)限数量,主要是类似于“购买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2)限时间,主要是在指定时间内享有优惠。
(3)限服务,主要是在指定的数量内会享有更好的服务。
(4)限价格,主要是针对于要涨价的商品。
总之,要仔细考虑消费对象、消费心理,再设置较为有效的惜失成交法。当然,这种方法不能随便滥用、无中生有,否则较终会失去客户。
8、步步紧逼成交法
很多客户在购买之前往往会拖延。他们会说:“我再考虑考虑。”“我再想想。”“我们商量商量。”“过几天再说吧。”
优质销售人员遇到客户推脱时,会先赞同他们:“买东西就应该像您这么慎重,要先考虑清楚。您对这个产品还是很有兴趣的吧,不然您不会花时间去考虑,对吗?”他们只好认可你的观点。
此时,你再紧逼一句:“我只是出于好奇,想了解一下你要考虑的是什么,是我公司的信誉度吗?”对方会说:“哦,你的公司不错。”你问他:“那是我的人品不行?”他说:“哦,不,怎么会呢?”
你用层层逼近的技巧,不断发问,较后让对方说出他所担心的问题。你只要能解决客户的疑问,成交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9、小点成交法
小点成交法就是引导客户先买一点试用,在客户想要买你的产品又下不了决心时,可以建议客户少买一些试用,只要你对产品有信心,虽然刚开始成交额会很少,但起码算是客户了,只要做好售后并保证对方试用满意之后,就可能给你大订单了。
10、欲擒故纵法
有些客户天生优柔寡断,他虽然对产品有兴趣,可是拖拖拉拉,迟迟不做决定,这时,你故意表现出放弃的样子,做出有别的客户等着需要你的产品,这种假装告辞的举动,有时会促使对方下决心购买。